捷嘉关注 | 猪价回落,呈下行波动;供应压力笼罩,生猪走势乏力


小嘉关注 | NEWS

曾经长期高企的猪肉价格今年以来连续16周回落

决定“猪周期”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是猪肉供给,供给从短缺转为充裕、从充裕转为短缺,“猪周期”势必发生转向,而生猪出栏量则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。

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 朱增勇

受物价水平整体上升的影响,每轮‘猪周期’生猪价格都屡创新高。本轮‘猪周期’叠加了非洲猪瘟疫情等多重因素,猪价更是远远高于历史最高点。

截至今年4月,本轮周期已经运行35个月,高点在2020年8月份,为37.15元/公斤,较上一轮后期高点上涨82%,有21个月高于上轮周期的价格高点。

在产能恢复到常态水平的大形势下,猪价转入下跌周期实属正常。

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,自今年1月第4周起,全国集贸市场生猪价格开始回落,5月第2周跌至20.24元/公斤,环比下跌8.0%,同比下跌36.5%。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在5月第2周已跌至34.06元/公斤,环比下跌5.6%,同比下跌31.8%。

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 刘通

“猪肉价格处于波动下行区间,养殖场不宜较长时间压栏,比较明智的选择是顺势销售。特别是大体型毛猪,尽快销售才能及时止损。”

国家统计局网站24日公布2021年5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,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,2021年5月中旬与5月上旬相比,33种产品价格上涨,13种下降,4种持平。生猪(外三元)18.5元/千克,比上周跌1.6元,跌幅8%。

自2003年6月份以来,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说。

从不同周期生猪出栏量来看,2003年—2006年第1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为6.1亿头,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第2个周期高峰接近6.5亿头,2009年—2014年第3个周期生猪出栏量达到7.5亿头历史高峰,2015年—2018年第4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也在7亿头左右。

“目前正运行第5个周期。”朱增勇告诉记者,本轮“猪周期”始于2018年6月份,叠加了非洲猪瘟疫情、新冠肺炎疫情、环保政策调整、生猪产品调运政策调整和生产周期性因素,与前几个周期有极大不同之处。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,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较2017年锐减了25%,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目前产能正稳步恢复到正常水平。

从存栏水平来看,到今年一季度末,全国生猪存栏已恢复到4.17亿头,同比增长29.5%。预计二季度全国生猪存栏将恢复到常态水平,四季度生猪供给将恢复正常,这意味着我国猪肉供给形势已根本性好转,猪价高企的市场基础已不复存在

供应压力笼罩,生猪走势乏力:


上周生猪价格直线跳水,幸得市场抄底及空单获利平仓涌现,才令跌势稍微平息。然而终端需求迟迟不见好转,且大肥猪尚未消耗完毕,供应压力继续笼罩,生猪周一走势乏力。成交量连续第三日缩减,持仓量略有增加。

随着猪价持续探底,部分地区猪价已经跌至自繁自养户成本线,外购仔猪育肥户也进入亏损,养殖户抵触情绪增强。同时,端午节前食品加工需求略有增加,局部地区价格出现反弹

市场大肥猪尚未消耗完毕,叠加需求未见明显好转,市场整体供应压力依然较大。另外,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,目前坚持生猪生产恢复目标不变、力度不减、标准不降。近期各地仍有鼓励养殖户扩产、复产的新政策出台。预计近期猪价有望趋于稳定,并有适度反弹机会的预期不改。

近段时间,国内地区极端天气频发,冰雹、龙卷风、暴雨轮番袭击江苏、湖北、陕西、河南等地。其中湖北、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猪主产区域。降雨将给非瘟防控带来不利因素,降低消毒剂的使用效果,并导致地下及地表残留的非瘟病毒随着泥浆流动、车辆运输蚊虫等方式扩散至复养中的猪场,促进非瘟病毒传播。不过,随着防疫措施的改进,目前强降雨对非瘟的防治工作尚未造成明显影响。

 相 关 数 据 

据农业农村部监测,2021年第19周生猪及猪肉价格同比环比双降:5月10日—5月16日,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20.56元/公斤,环比下降7.4%,同比下降30.2%。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6.91元/公斤,环比下降6.8%,同比下降29.9%。

国内猪肉降价争宠,中国4月猪肉进口环比下降。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,中国4月猪肉进口量为43万吨,同比增加8.7%,但环比减少6.52%。随着国内生猪产能持续复苏,猪肉价格一路下跌,缩小了与进口猪肉的价差,使得食品加工企业考虑使用国内猪肉的意愿加强。

注:本文仅供参考,不具任何投资指导意见!

< 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 >

来源:经济日报、中国新闻网、农业农村部、文华财经

相关文章